【主要成分】吡喹酮
【药理作用】药效学 吡喹酮具有广谱抗血吸虫和抗绦虫作用。对各种绦虫的成虫具有极髙的活性。对幼虫也具有良好的活性,对血吸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。
吡喹酮对绦虫的准确作用机理尚未确定,但它可能是与虫体包膜的磷脂相互作用,结果导致na 、k 与ca2 流出。在体外低浓度的吡喹酮似可损伤绦虫的吸盘功能并兴奋虫体的蟠动,较髙浓度药物则可增强绦虫链体(节片链)的收缩(在极高浓度时为不可逆收缩)。此外,吡喹酮可引起绦虫包膜特殊部位形成灶性空泡,继而使虫体裂解。对血吸虫和吸虫,吡喹酮可能由于增加钙离子流进虫体而直接杀死寄生虫,随后形成灶性空泡并被吞噬。
药动学 本品内服迅速而几乎完全吸收,但有显著的首过效应。犬和绵羊用药后,分别在0.5-2小时和2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。肌内和皮下注射较内服的血药浓度维持更长时间。吡喹酮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,其中以肝、肾最髙,并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。这种广泛分布的特点有利于驱除宿主各种器官(肌肉、脑、内脏和腹腔)中的幼虫。进入体内的吡喹酮迅速由肝代谢为无活性的单羟化或多羟化代谢物,主要在尿中排泄。内服给药的半衰期分别为:黄牛7.7小时,羊、猪1.1-2.5小时,犬、兔3-3.5小时。只有极少的原形药(绵羊为0.1%)从尿或粪便中排泄。
【药物相互作用】与阿苯达唑、地塞米松合用时,可降低吡喹酮的血药浓度。
【适应证】主要用于治疗动物血吸虫病,也用于绦虫病和囊尾蚴病。例如,羊的莫尼茨绦虫、 球点斯泰绦虫、无卵黄腺绦虫、胰阔盘吸虫和矛形歧腔吸虫;牛的细颈囊尾蚴和日本分体血吸虫;猪的细颈囊尾蚴;犬的复孔绦虫、豆状带绦虫,猫的复孔绦虫、巨颈绦虫;禽的各种绦虫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一次量,每lkg体重,牛、羊、猪10-35mg;犬、猫2.5-5mg;禽 10-20mg。
科学驱虫方法
(1)定期驱除绦虫:60日龄青年鸡,120日龄产蛋前,各驱虫一次。
产蛋期驱绦虫:成年产蛋鸡在5月份春季,8月份秋季,各驱虫一次。
(2)鸡绦虫病的综合防控
鸡绦虫高发区:在中间宿主繁殖感染季节8、9、10、11月各驱虫一次。
控制中间宿主:在苍蝇繁殖季节5—9月份使用 “蝇蛆净”拌料,控制蝇蛆(苍蝇);鸡舍外定期杀灭金龟子、步行虫等甲虫,粪便堆积发酵,有助于减少鸡绦虫的感染。
【休药期】牛、羊、猪、禽28日(暂定);弃奶期7日(暂定)。